杀扑磷等12种高(剧)毒农药的 登记现状与管理趋势 |
时间:2015-09-12 09:09:03 来源:转自北方农资 作者: |
高(剧)毒农药的登记现状
尽管我国高(剧)毒农药管理起步早、措施严,分期淘汰了一批高(剧)毒农药。但由于部分高(剧)毒农药在农业生产上对地下害虫、介壳虫、储粮害虫及部分难防治害虫具有高效的、无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仍有杀扑磷等12个高(剧)毒品种、1775个产品处于登记有效状态,在农业生产中继续发挥着作用。其主要的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如下: 一是先后开展了毒鼠强、甲胺磷等高(剧)毒农药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活动。2003年,国务院作出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的决策,2004年农业部下发《关于继续推进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继续推进专项整治工作。 二是逐年加大对农药产品质量的抽检和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重点抽查添加高(剧)毒隐性成分的产品,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添加高(剧)毒农药成分的违规企业,从2004年到2014年,农业部持续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以农药产品质量和标签监督抽查为重点,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药、非法添加高(剧)毒隐性农药成分及捆绑销售等行为;在农药使用管理上,以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等鲜食农产品生产用药为重点,严厉打击违法使用甲胺磷等禁用农药及克百威、氧乐果、水胺硫磷、灭多威等限用农药的行为。经过多年持续对违法生产经营禁用高(剧)毒、高风险农药等行为的高压监管,农药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合格率逐年升高,市场秩序逐渐好转。农药产品质量从2004年的65.9%,提高到了2014年的85.8%。
三是开展高(剧)毒农药定点经营试点。农业部自2010年起开始推行高(剧)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制度,先后在河北、山东等省积极推行试点工作,建立高(剧)毒农药购买实名制度,强化高剧毒等限用农药使用的管理。截止2014年,山东已经实现了高(剧)毒农药定点经营全省全覆盖。江西已有18个市县开展了高(剧)毒农药定点经营示范。陕西从2013年开始,将高(剧)毒农药定点经营在全省推行,利用项目资金,开展门店标准化配置,扫描枪、电脑和POS机全部配套。经过试点,所有门店运行效果良好,既能满足当地农民购买高(剧)毒农药防治特殊病虫害的需求,杜绝农民在任何地方都可随意购买高(剧)毒农药的风险,政府也能掌控高(剧)毒农药的流向,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 一是定点经营将由试点转为常态。在高(剧)毒等限制使用农药未退出市场之前,高(剧)毒农药定点经营将是解决其高风险的重要手段。各地农业部门根据本省地域特点、种植结构和作物特点等实际,制定高(剧)毒农药定点经营门店布局规划,避开瓜菜果茶等被限制区域,在其他粮棉油等主产区进行定向经营,达到高(剧)毒农药经营区域可掌控、产品去向可追溯的目的,既满足高(剧)毒农药在土壤消毒、地下害虫与林业病虫害防治、仓储等的特殊防治效果,又能最大限度杜绝高(剧)毒农药流入瓜菜果茶和中草药材生产环节。
二是建立可溯源管理平台和经营软件,并推进其运行实施。农业部已搭建了统一的农药可溯源管理平台,建立了高(剧)毒农药产品与可溯源信息码对应关系,兼容现有的条形码、二维码等可溯源模式。可溯源码编码由管理部门指定可溯源信息码与生产企业附加码两部分组成,标注在农药产品标签、外包装箱上。该平台可供生产企业免费下载可溯源信息码,为其生产的每一件、每一瓶高(剧)毒等限制使用农药产品设置并标注唯一的信息码。同时,平台为地方管理部门和农药生产经营企业提供了对接接口,社会公众也可借助平台实现农药产品真伪的查询。经营者可以免费下载农药经营软件,通过扫描产品,自动建立进销货台账。该平台的推行和实施,将有助于实现对高(剧)毒农药产品的有效监管,实现其流向的百分百可追溯。 二是加强农药使用培训。目前专业化合作社、植保公司等组织在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加强对这些组织的使用指导,开展施药资质考核试点,通过考试持证使用高(剧)毒农药,可保障用药安全。
三是以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示范试点带动高(剧)毒农药的替代。在高(剧)毒农药使用较多的地区,继续开展低毒低残留农药的推广应用工作,制定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名录,扩大低毒低残留农药示范补贴范围,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引导农药使用者优先选择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逐步达到减少使用高(剧)毒农药的目的,促使农民改变用药习惯。 |